Google 谷歌 收購 groupon 高朋
華爾街日報近日發布一篇改編自《Groupon史上最大的一筆買賣》(Groupon's Biggest Deal Ever)一書的文章,講述了2010年Groupon回絕谷歌60億美圓收買要約的幕後故事。
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:
2010年秋天,搜索巨頭谷歌向Groupon發出60億美圓的收買要約。依照該價錢,該買賣會是互聯網史上範圍最大的一筆收買。當時Groupon是銷售額最快到達10億美圓的公司,同時也是估值第二快到達10億美圓的公司,僅次於YouTube。
2010年10月22日,Groupon CEO安德魯·梅森(Andrew Mason)年滿30歲,當時雅虎也有意收買Groupon,但被後者予以回絕。數週後,谷歌給Groupon打來電話。
Groupon當時開端進入了高增長時期,迫使谷歌進步其報價,報價一度到達30億美圓。對Groupon的指導層和其風險投資者而言,出賣公司的前景相當誘人。
2010年11月22日,Groupon董事長兼結合開創人埃里克·萊夫科夫斯基(Eric Lefkofsky)通知時任首席運營官羅伯·所羅門( Rob Solomon)帶上幾件衣物:由於他們要去加州就買賣事宜與穀歌展開會談。當天下午,他們乘坐一架包機從芝加哥中途機場飛往加州聖何塞市。
萊夫科夫斯基此前曾勝利率領其它幾家互聯網公司上市,最著名的要數InnerWorkings 和Echo Global Logistics。
在會面的大局部時間裡,谷歌和Groupon都在相互通知對方雙方的協作將會十分美妙。看過了細節之後,梅森和萊夫科夫斯基被請入一個會議室,在那裡他們與穀歌的高管會談了超越兩個小時,最後谷歌的報價到達驚人的57.5億美圓。該價錢足以讓Groupon的高管們放心腸回去跟董事會匯報了。
該買賣只存在一項嚴重障礙:谷歌不能保證該買賣最終會完成。谷歌給出的分手費到達8億美圓,但假如反壟斷調查使得該買賣持續一年至18個月之長,最終還有可能使得美國司法部撤銷該筆買賣,那筆分手費對Groupon而言也無補於事。最差的結果是,Groupon的開展可能遭受重創。
在最後一次赴加州會談之後,梅森和萊夫科夫斯基給公司董事會打了數次電話,雙方的爭論相當劇烈。他們的那些對話都盤繞著一個簡單但卻極難答复的問題:只要瘋子才會回絕該天價買賣吧?
Groupon破解了矽谷巨頭們不斷以來無法處理的難題:它吸收本地商家到其平台,直接向全球數百萬消費者提供優惠商品效勞。假如執行得當,其形式有望成為十年一遇的商業打破之一,或許可以與亞馬遜在1990年代樹立的大型網絡批發市場相媲美。
作為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,谷歌可為Groupon提供重要的優勢。將團購買賣信息整合到谷歌佔領主導位置的搜索效勞,會疾速擴展那些買賣的掩蓋範圍。谷歌收買YouTube之後的管理工作讓人尊崇,谷歌也竭力強調,Groupon的團隊將可以作為一個真正自主的業務部門停止運營。
因而,理論上該形式是可行的。但包括梅森在內的一些Groupon中心成員總覺得YouTube過早將本人出賣進來了,這個想法也讓他們倍感攪擾。雖然Groupon取得的報價將近是YouTube的4倍,但該公司的團隊還是無法擺脫出賣公司的機遇可能過早的覺得。
合理雙方的會談不斷在拖延,Groupon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對該筆買賣持同意態度。但也有一些關鍵的聲音,如曾指導Accel Partners投資Facebook的董事凱文·埃法西(Kevin Efrusy)傾向讓Groupon繼續堅持獨立,看看能走多遠。支持獨立的陣營成員還包括董事會察看員羅傑·李(Roger Lee)、他是風險投資公司Battery Ventures的普通合夥人,也是Groupon的投資者。
到2011年下半年,即不到一年之後,Groupon每月的銷售額實踐上到達4億美圓。
到12月初,Groupon是時分作出決議了。所羅門總是喜歡跟同事說,假如他們回絕了有史以來互聯網初創公司取得過的最高報價,他們最終要么成為全世界最愚笨的人,要么成為全世界最牛逼的公司。
在最後的決策階段,梅森讓為Groupon供職的數據科學家尼丁·薩馬(Nitin Sharma)停止了一次演示。薩馬呈現剖析了公司的多項數據,依據他令人膛目結舌的預測,假如Groupon可以充沛優化其數據流程,其最終的範圍可能要大10倍以上。他激烈倡議Groupon堅持獨立。
從那個時分開端,Groupon開端傾向維持獨立。異常焦慮的萊夫科夫斯基以至覺得,假如反壟斷調查延誤了該筆買賣,在接下來的18個月他可能都無法入眠,而那些新的預測則支撐了Groupon開創人的直覺——憑仗仍有宏大潛力可挖的商業形式,公司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
在與雅虎和谷歌完畢會談的6周里,Groupon月銷售額飆升至5000萬美圓左右,較3個月前翻了一番。
Groupon指導團隊開端在想,公司2011年總營收會不會到達10億美圓,以至是20億美圓。其將來的增幅有多高難以預測。截至2010年11月24日,Groupon上最勝利的一單買賣是,Nordstrom Rack以25美圓的價錢出賣價值50美圓的禮品卡,最終銷售額超越1560萬美圓(佔Groupon當時累計銷售額的2.5% ),這標明美國國內的批發市場在持續強勁增長。
另外,Groupon國際銷售額也呈現井噴式增長,佔總營收的一半以上。堅持獨立似乎開端成為必然選擇。
梅森和萊夫科夫斯基在Groupon的一個會議上停止了最後的討論。他們置信他們的公司價值遠遠不止60億美圓,但詳細值幾也很難說——除非他們置信紐約投行對Groupon的估值——200億美圓至300億美圓之間。
該過高的估值呈現於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搶奪成為Groupon承銷商期間。當時兩家投行的搶奪十分劇烈,高盛CEO羅伊德·布蘭克費恩(Lloyd Blankfein)以至都佈置了一次長達兩週的對Groupon總部的訪問,以便親身會晤梅森和萊夫科夫斯基。
最終,他們得出結論,Groupon具有宏大的增長潛力,他們對其商業形式充溢熱情,獨一剩下的行動就是在12月3日打電話給谷歌,回絕其收買。實踐上,要是谷歌可以保證買賣最終可以完成,該買賣很可能會達成。
“閱歷過那個階段,Groupon覺得就像是破繭而出的蝴蝶。”梅森說道,“我們閱歷了自我深思和自我疑心的階段,最終收穫了高度的自信心。覺得就像是,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。”
留言列表